“七月半”原本是上古时代民间的祭祖节,而被称为“中元节”,则是源于东汉后道教的说法。道教有“三元说”:“天官上元赐福,地官中元赦罪,水官下元解厄”,“中元”之名由此而来。佛教则称七月半为“盂兰盆节”。唐代统治者推崇道教,道教的中元节开始兴盛,逐渐将“中元”固定为节名,节期设在七月十五日,并相沿迄今。
中元节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其中最流行的一个是佛教的盂兰盆经。目犍连尊者在出家以前,是一个远近闻名的大孝子。他的母亲粗心大意,做饭或吃饭时总会撒落一些食物在地上,而目犍连为了不伤害母亲的自尊心,总是等到母亲离开后,才把掉落的粮食捡起来吃掉。母亲去世后,目犍连出家了。由于自己刻苦修行,最终修得阿罗汉果。
而他修得神通之后,他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超度已经死去的母亲亡灵,以报答生养哺育之恩。他先后来到“等活地狱”、“黑绳地狱”、“合众地狱”、“号叫地狱”、“大叫地狱”、“炎热地狱”以及“寒冰地狱”,但是都没有找到母亲的身影。
目犍连最后在“阿鼻地狱”找到了他的母亲。母亲此时除了骨头外,饿得只剩下了一张皮。她看见目犍连后,顿时泪流满面,一面后悔当初犯下的罪孽,一面恳求目犍连救她出地狱。目犍连看后心急如焚,但无奈自己修行不够,只好离开阿鼻地狱向佛陀求救,解救沦为饿鬼的母亲。但是世尊告诉他,他的母亲罪孽深重,要在农历七月十五这天,仰仗很多人的心力才能救出她。
于是,在七月十五日这天,目犍连尊者以最虔诚的心供养佛、法、僧三宝,最终让母亲解脱得救。目犍连尊者的孝行感动后人,后代佛教徒每年此时都会举行孟兰盆会,所以七月也是佛教的孝亲报恩月。
中元节不仅是一个宗教和文化的节日,也是一个关于祭祀的节日。民间传说在七月十五这一天,祖先的灵魂会返回家中,探望自己的子孙,所以人们就需要祭祖。祭祖的仪式有很多种,或者上坟烧纸,或者在家供奉祭品,或者放河灯。有的地方还有一些特定的仪式,在这天晚上接祖先灵魂回家,每天早、中、晚三次供养祖先饭食,一直到七月底送回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