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经常能听到印度和印度尼西亚这两个名词,因为这两个国家都是我国的邻居,印度是中国的陆上邻国,印度尼西亚是中国的海上邻国,两国与我国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
但是,对于一些历史、地理知识比较欠缺的小伙伴来说,这两个国家经常会傻傻分不清,甚至于有小部分人会误认为是同一个国家。从表面上看,印度尼西亚和印度都有“印度”两字,的确是给人制造了一种假象,引人遐想。
现实中,印度尼西亚和印度毫无疑问是两个不同的国家:印度位于南亚,是南亚次大陆最大的国家;印度尼西亚位于东南亚,是全球最大的群岛国家,由17000多个岛屿组成;从地图上来看,两国并无领土交界,且相去甚远。
从地理位置上看,印度尼西亚和印度是没有丝毫关系的,那么印度尼西亚为什么,非要在国名中带上“印度”两字呢?如果说一点关系没有,肯定也是不可能的,作为两个独立的主权国家,谁会愿意以别国的国名作为本国国名的一部分呢?
印度尼西亚,简称印尼,其全称为印度尼西亚共和国,其国名中的“印度”并非随意称呼或添加而来,而是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其历史渊源则与印度有关。
印度尼西亚所处的东南亚地区,中国古称南洋,近代之前曾先后存在过一些实力比较小的封建政权,比较出名有室利佛逝、新柯沙里王国、满者伯夷国等。其中满者伯夷国是印度尼西亚历史上最强大的封建帝国,其领土范围包括了今印度尼西亚的大部分地区,还包括了周边的一些国家。
纵观近代以前的印度尼西亚历史,虽然出现过诸多封建王朝,但大多数时候为群雄割据局面,一岛一国甚至一岛多国,从未实现过彻底的统一,因此更不会有统一的国名了。
西方国家进入大航海时代后,葡萄牙、西班牙、英国、荷兰等国先后侵入南洋,最终有海上马车夫之称的荷兰于公元1596年登陆印度尼西亚群岛。
鉴于当时的客观条件限制,欧洲人对于亚洲的地理并不熟悉,只知道东方的印度为香料之国且黄金遍地。此前100多年前,哥伦布登陆美洲大陆附近加勒比海域的岛屿,误以为是印度附近的岛屿,后来西方人就把加勒比海域的群岛命名为西印度群岛。因此,荷兰人称印度尼西亚群岛为东印度,以与加勒比海域的荷兰殖民地所有区分。
荷兰人登陆印度尼西亚群岛六年后,于公元1602年成立了专门的殖民地管理机构——东印度公司,从此开始了对印度尼西亚群岛长达几百年的殖民统治。20世纪初,印度尼西亚群岛上的人们再也无法忍受荷兰人的残暴殖民统治,于是出现了很多以独立为目标的团体和组织,掀起了国家独立运动。
独立运动掀起后,作为一个统一的国家,就需要一个统一的国名。在选择国名的过程中,“东印度”之名因带有强烈的殖民色彩被否决,最终德国学者巴斯蒂安在1884年提出的“印度尼西亚”之名入选,印度尼西亚的本意,即为印度岛屿之地。
此后,各独立团体和组织纷纷以“印度尼西亚”作为团体和组织名称前缀,印度尼西亚一词逐渐被印度尼西亚群岛的人们所接受,纷纷以印度尼西亚人自称。
1945年二战结束前,印度尼西亚爆发了八月革命,同年8月17日成立印度尼西亚共和国。1950年8月印度尼西亚联邦议院通过临时宪法,正式宣布成立印度尼西亚共和国,至此印度尼西亚成为法定国名。
了解了“印度尼西亚”一词的历史来源,虽然说这一切只是源于一个美丽的误会,但不得不说印度尼西亚跟印度是真的有关系。这种关系不是直接的接壤相邻,也不是分裂独立,而是一种历史屈辱感。
归根结底,无论是印度,还是印度尼西亚,都是西方殖民者对于东方殖民地的称呼,并非源于其本土,历史不容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