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这个词汇,想必作为中国人的大家都不会觉得陌生。
在我国的历史发展,就有“封建社会”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两个阶段。
除此之外,在形容个别人思想落后的时候,也会“封建”来形容。
总之,“封建”这个词汇,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出现率还是比较高的。
可用多了就会不禁感到好奇,“封建”仅仅只是一个贬义词吗?
它真正的含义到底是什么呢?
“封建”=贬义词?
“封建”,在现代人的口中大多时候是一个贬义词。
在建国之后,一些年轻人喜欢把顽固不化的老年人叫做老“封建”。
用来形容人思想守旧,固执己见,不接受新时代的观点想法,不允许新生事物打破成规。
就比如,在热播剧《人生之路》中,思想进步的女主角刘巧珍。
在反抗观念落后、觉得女人结婚之后才有着落。
由此经常催促自己结婚的父母时,就用到了老“封建”一词。
而提到“封建”社会,又会令人想起在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人民所遭受的苦难。
反映旧社会的老电影《白毛女》中。
女主角喜儿,就是因为自家本身没有土地,家里交不起租子,没钱没势没地位。
被当时的地主黄世仁压榨,导致了一系列的悲剧。
在“封建”社会中。
贵族、官员拥有着大部分的土地,而无产阶级因为没有地位和自己的土地,受到了许多压迫,并不会像当今社会一样人人平等。
而“封建迷信”就更不用提了。
一旦这两个词放在一起,所代表着的就是愚昧无知。
“封建迷信要不得”这句话,更是频频出现在公益广告宣传语和一些教科书中。
“封建”这个词汇,在当今社会中似乎都跟落后,守旧,不懂变通有关。
由此看来,“封建”现如今已经完完全全是一个贬义词了。
可事实真的如此吗?
其实按理来说,“封建”这个词汇只有在成为“封建社会”、“封建迷信”这一类固定搭配的时候,才能算得上是一个贬义词。
那么“封建”这个词最早是从哪里来的呢?
它所代表的真正含义又是什么呢?
“封建”一词的由来
“封建”这一词语,其实由来已久。
其实早在距今2785年的西周,就已经有“封建”这个词语了。
而在那个时候,“封建”并不是现在我们口中的贬义词,而是有更好、更深的意义。
最早对于“封建”的记载,是在甲骨文中。
“封”字在甲骨文中同“丰”,像是一捧土中栽着这一颗小树苗。
《周礼》中有一句话,是用来形容当时的制度的:
“制其畿疆而沟封之,设其社稷之缱而树之田主。”
汉代的经学家在批注中,将这句话中的“封”字解读为:
“封,起土界也。”
结合甲骨文中像一棵小树苗一样的“封”字,可以理解为:种下许多树苗,用它来划分土地。
在我国古代,“封”这个字的用法,大多数时候用作“分封”。
国王将划分好的土地,按照身份、地位、成就,分给功臣和皇亲贵胄,作为其自己的领地和食邑,这种行为便称之为分封。
而“建”字。
无论在当今还是在古代,都可以算作是一个动词。
“建”字的甲骨文,其形象仿如一个人用两只手将一些像是柱子里的东西插在土地里。
在东汉的名著《说文解字》中,作者许慎曾提到过:
“建,立朝率也。”
也就是说“建”这个字,有着“立”的含义。
仔细解释起来,有建立、设立之意。
其实在大多数的情况之下,封和建是同样的意思,都是指封赐,封立。
“封建”合在一起,就是指分化土地,建立藩、邦或国家。
所以,不管是从君王的角度,还是从人臣的角度来看。
“封建”这个词汇都代表着权利、财富和地位,并不是一个贬义词。
那么“封建”这个词,是从什么时候开始逐渐变成贬义词的呢?
“变了味儿”的“封建”
当今社会,有一些学者认为,中国的“封建”社会,其实在很早之前就已经结束了。
从秦始皇统一六国收回封地、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制度上废除了分封制、推行郡县制之后。
中国的“封建”社会,就已经变得不那么“封建”了。
而反观欧洲,则是将“封建”制度“发扬光大”了起来。
不知道可曾有人好奇过,为什么在欧洲的童话故事里会有那么多的公主和王子,这么多国家是从哪里来的呢?
事实上,在欧洲中世纪时期,大多数国家都是由小的城邦构成的,而每个城邦都有它的主人,类似于我国古代的“藩王”。
他们对自己的城邦有着绝对的控制权。
这些城邦的主人效忠同一个国王,由此产生一个国家。
这些城邦在没有外敌的时候会选择斗争,由此来扩大自己的地盘,当出现外敌之时才会同仇敌忾,以“帝国”的形式出征。
也就是说,在当时掌管国家的并非只是一个国王,实际的掌权人其实是这些土地主。
那么,这些土地主的土地主的土地,又是从何而来呢?
这些土地的来源主要有两种途径:
一是作为皇亲国戚,由国王分封土地;
二是一些土地主自愿将自己的城邦划分到王国的范围内,以此表示自己愿意效忠国王。
这样的“封建”制度看似减少了统治压力,可事实上是十分不合理的。
最不合理的地方在于,土地主对封地及封地上的无产阶级,有着百分之百的支配权。
这样就很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
底层人民的命运完全掌握在土地主手中,就更容易被土地主剥削。
事实证明,当时欧洲的底层人民,也确实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与欧洲的“封建”制度不同。
在我国古代,尤其是秦朝以后,中央集权的郡县制使得官员不能随意处置土地上的百姓,在一定程度上也保障了人民的利益。
可以说,在西方的大炮打开清朝的国门之前。
“封建”这个词,在中国并不算一个贬义词。
而在这之后,当新青年们接触到了来自西方的“新思想”,努力为国读书、反抗压迫的时候,“封建”才逐渐走向贬义。
因为,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封建”所代表的含义,已经是地主阶级的统治集团对于无产阶级的压迫。
是每一个自由的灵魂,应该反抗的旧规矩、旧思想了。
最后的话
事物的发展是螺旋式上升的。
无论当下看起来多落后的制度,在它产生之时,也绝对是最先进的。
任何事物都并非一无是处,即使是现在作为贬义词的“封建”,曾经也辉煌过。
只不过,历史的长河终究会将不合理的事物淘汰。
对于旧的思想、制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辩证的去看待,才能对其有更加正确的认知,才能对未来的发展方向有着更好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