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不要碰网贷,这不仅仅只伤害自己,还会影响家庭,无论多难都要克制住自己的欲望。

最近跟家里人通了个电话,听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堂哥是名牌大学金融专业毕业的,毕业后一直在中国银行上班,在北京工作,工作待遇挺好的,家里付了首付,买了个辆小汽车。平时家里边也是一直一直拿他当做我们小弟的榜样,可就在这几天的时间。从家里人口中得知,他欠了大概大大小小300万网贷(含信用卡),最后实在兜不住了,给家里人交了实底。全家人都震惊了,三十多岁的年纪。正值事业上升期。原来他从上大学到工作一直都在循环的借贷,大伯打他打的直接昏了过去。现在还在到处借钱填补漏洞。
为啥网络贷款如此横行?为啥受害人屡屡入坑?为啥没有完善的手续就可以放贷甚至还可以上征信?
自从2007年p2p上线以来,网贷就成了热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超前消费,进而导致攀比成风。我也用过花呗,但总感觉有一种隐隐的不安,大概用了两个月把它关了。那么我们来分析一下。经常网贷的人群都有哪些心理呢?
超前消费心理
在超过暂时的收入能力的情况下将未来的收入提前到现在支出,这就是超前消费。这在当代学生中尤为明显。“花今天的钱来办未来的事”,这是很多大学生的消费格言,他们大多也不愿意长时间等待,“今朝有酒今朝醉”能够很好地概括其消费心理。因此这些大学生宁可使用网贷来立刻获得自己需要的商品,也不会选择长期储蓄后而购买。
炫耀式消费心理
个人觉得就是刷存在感。证明自己是这个群体里的主角。我在上大学的时候,每每iphone出新机,总会有好多人分期付款来购买使用。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以前常常会承受非常大的学习压力,中学时期的精力都放在了学习上,而进入大学生活后,能够自主支配的时间越来越多,学校管理方面也较为宽松,上网成了当代大学生普遍选择的娱乐休闲方式。而互联网中各式各样的商品也很容易吸引学生,如果能够拥有一件新奇或高档的商品,可以吸引其他学生的关注与羡慕,从而让自身获得极大的优越感,这便是炫耀式消费的主要目的所在。
盲目的从众心理
当今年轻人热衷于追逐时尚,这可能会导致盲目从众。实际情况是,男生选择网贷是为了给女朋友买最新款手机,这样觉得女朋友会更爱自己。有些女生选择网贷可能是为了买化妆品和名牌包包。他们认为像一些借呗,花呗不需要支付高额的利息,其实不然,利息可不低。受从众心理驱使,他们也跟风。为了追求时尚和流行,许多大学生没有持续的收入来源。网贷的出现可以帮助他们解决“燃眉之急”,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助长了他们的虚荣心。

基于这几种心理,我们应该可以想到网贷所带来的危害。
1、资金的来源缺少监管。
2、缺乏银行的诚信系统,还款逾期经常发生。
3、沉淀资金安全性低,有可能中途被网站等其它人员挪用。
4、借款人容易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以及擅自设立金融机构罪。
5、网络借贷的利息有时远远超过规定利率,一旦发生经济纠纷,放款人是无法维护这部分利益的。

疫情是一面照妖镜,让网贷带来的危害进一步扩大。
抵抗风险的能力才是最最重要的。当灾难来临之际,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打赢持久战。如果真的需要资金周转可以选择正规的银行。千万不能再碰网贷了。欠了那么多网贷的堂哥,背后原因其实还是自身的欲望强、想赚快钱加上又有虚荣心,网贷它是钻了人性的漏洞,对于自控力不强的人就如深渊,越陷越深,被别人瞧不起。法国哲学家狄德罗曾说过一句话:贫穷有其自由,富贵有其阻碍。希望堂哥的事情,能给看到的朋友提个警醒,远离网贷,网贷不易碰,血的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