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示部》:“示,天垂象,见吉凶,所以示人也。从二;三垂,日、月、星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示,神事也。凡示之属皆从示。”
译文:示,上天垂下天文图象,体现人事的吉凶,这些图象是用来显示给人们看的东西。从二,代表天上。三竖笔画,代表日、月、星。人们观看天文现象,用来考察时事的变化。示是神的事。大凡示的部署都从示。“
《说文》部首,象形字。今为“示”部(非礻部)。
甲骨文字形看,像两块石头搭起的祭台的形状,甲骨文也做“丅”形,象祖先神主之形,后来泛指一切神袛。金文把祭台的底座变成“小”,表示供桌的支架,隶书变后,楷书写作“示”。从《说文》解释看,可以理解为“天”(二)垂下“指示”(三竖画:日、月、星)。
“示”的本义是古人祭祀祖先与鬼神时所使用的祭台,因为祭祀被古人当作头等大事,所以“示”后引申为神灵的象征。由于古人对天文学的敬意,所以各种自然天象被认为示申明显灵,向人们垂示吉凶,所以“示”引申表示、显示的意思。作为部首“礻,“礻”部所属的字,都与祭祀、神明有关。
古人的天文知识相当普及,明末清初的顾炎武说: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七月流火”,农夫之辞也。“三星在户”,妇人之语也。“月离于毕”,戍卒之作也。“龙尾伏辰”儿童之谣也。
七月流火:出自《诗经》现代常被误认为天气炎热,其实是指春去秋来,寒天将至。
三星在户:出自《诗经》,意思是表示新婚之喜。
月离于毕:出自《诗经》,有雨的征兆。
龙尾伏辰:出自《左传》,十月初一凌晨尾宿因日光隐而不见。
太史公曰:自初生民以来,世主曷尝不历日月星辰?及至五家、三代,绍而明之,内冠带,外夷狄,分中国为十有二州,仰则观象於天,俯则法类於地。天则有日月,地则有阴阳。天有五星,地有五行。天则有列宿,地则有州域。三光者,阴阳之精,气本在地,而圣人统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