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100问答(61)
唐河 袁丁
问:怎样正确理解“双减政策”?
答:近一段时间,网友一个观点:“双减”,一是减掉不愿学习的学生,二是减掉不负责任的家长。这个观点我是赞成的,但是,这不是“双减”政策造成的结果。网友把这个结论的因果关系弄颠倒了。
以上两点,是教育“内卷”造成的,与“双减”政策关系不大。教育的“内卷”,就是地区与地区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班级与班级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残酷的竞争,这种竞争,使得中等和以下的学生失去竞争能力,逐渐被淘汰,不是愿不愿学习的问题,而是学习也跟不上竞争的步伐。其实,不愿意学习的学生是少数的,跟不上才是问题的实质。有了这样的学生,家长再负责任,除了干着急外,也是没有了办法,没有了还魂草。
“双减”政策则不然。双减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家长的经济负担,希望家长和学生都能从教育焦虑中尽快解放出来。
当然,“双减”政策需要一系列的文件支撑,需要下大力气、大的决心,否则,也是一纸空文。
人们对“双减”政策的理解不尽一致,但是,就从教育的角度去理解:一是减人,减少学校里行政人员,减少领导指数,尽量的充实到教学一线上去。把名师、专家重回讲台上去。二是减事,把不该学校、教师、学生、家长承担的非教育事情减下去。三是减责,学校的责任就是安全、教书、育人,除此之外,均不可承担重要的、主要的责任。四是减负,教师的工作学习负担要减下去,特别是没有意义的线上学习,学生的学习负担、肩上的书包重量要减下去。五是减肥,学生的身体状况,包括眼睛、体重、精神面貌,心理健康需要调节和锻炼。六是减式,教育所有的改革,都要归于教育的本源,而不是今天换一个新词,明天换一个方法方式,把教育规律放在一边,把形式主义当成改革创新。七是减时,学生的作息时间保障,是一个重要的事情。八是减压,压力会让教师职业倦怠,压力会让学生厌学抑郁,减压,任重而道远。九是减评,评价机制多些柔性,少些简单粗暴。十是减大,大规模的学校,大班额的班级,对于学生来说,不是好的学校环境,不是好的学习环境。
这才是“双减”政策的减法。
有减就有加,加什么?提质增效,是一个笼统的提法。
让学生积极向上,主动学习。为教师创造工作学习的良好环境。增加教师的成就感、幸福感和荣誉感。
对于学校,增加中等生、中等偏上学生的数量。就是“双减”政策最好的结果。这些学生,基本是基层社会的建设者、经营者。
对于学校,加强行风、校风、教风、学风、考风等“五风”建设,把学校变成名副其实的学校。
对于学校,是教师的娘家,是学生一生回忆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