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世纪70年代,波立联邦刚刚诞生,伊凡四世选择与他们签订停战协定,然后腾出手来全力应对克里米亚汗国针对俄国的入侵。1571年5月,88,000余鞑靼人伙同30,000多奥斯曼援军从东南方大举入侵俄国腹地,他们一路势如破竹,直接攻到了莫斯科城下。
鞑靼人蹂躏并摧毁了莫斯科周围的所有村庄和城镇,并且在城内放了一把大火,火借风势越烧越旺,莫斯科城受到了毁灭性的破坏。1572年8月,俄军集结了两万人与四万鞑靼人在莫斯科以南40英里的莫尔奥迪展开决战,鞑靼人惨败,丢下无数尸体逃回南方。但俄国也受创颇深,无力追击。
John III of Sweden
1568年,亲俄且残暴好战的瑞典国王艾瑞克十四世由于叛乱被逼退位,王位让给了反对俄国的约翰三世。俄瑞关系再次降至冰点,双方剑拔弩张,伊凡四世在已经占领的土地上建立了傀儡政权"利沃尼亚王国",让丹麦国王的弟弟,荷尔斯坦因公爵马格努斯担任国王,但他并没有实权。
1570年5月,伊凡四世在莫斯科接见了瑞典国王派遣的使者,他要求瑞典王国放弃雷瓦尔城,还要赔偿俄军10,000泰勒的军费,还要在芬兰地区交出几个银矿,自己才会考虑与瑞典维持和平。伊凡四世要挟道,如果瑞典王国拒绝,那么俄国将再次发动战争。约翰三世干脆表示咱们还是用剑解决问题吧。
1570年,俄军25,000人包围了雷瓦尔城(Reval ),这里就是后来爱沙尼亚的首都塔林。守军顽强抵抗,摧毁了俄军不少攻城器械。俄军将领想要等到冬天,利用严寒让海水结冻,可以防止瑞典海军支援雷瓦尔。但俄军忘了一个事实,从地理上讲,瑞典的纬度也很高,这就意味着瑞典人同样适应在寒冷的气候下作战。而漫长的严冬反过来重创了围城营地,次年,俄军士气陷入低谷,不得不撤退。
1572年,俄军开始开始围攻威腾斯坦堡(Wesenberg),在付出惨痛代价后攻下了这座堡垒,俄军主将阵亡,伊凡四世震怒之下下令将所有战俘全部屠杀。1573年,有着绝对兵力优势的16,000俄军与2000瑞典军队在洛杰城堡附近交战,瑞典人奋勇拼杀,运用合理的战术竟然击败了这支俄军。前线不停的军事失利极大鼓舞了所有反对伊凡四世的人,后方的喀山地区爆发起义,伊凡四世不得不与瑞典停战。
1574年,约翰三世发起反攻,在围攻威腾斯坦堡的战斗中遭受失败。因为当时寒冷的气候条件同样制约了瑞典人,尤其是作为军队主力的日耳曼雇佣军。长时间的残酷战争也榨干了瑞典的国库,一些雇佣军甚至临阵反水。
1577年,摆平喀山起义后,伊凡四世再次集结大军进攻爱沙尼亚地区,在马格努斯的帮助下,俄军一路势如破竹,攻占了整个爱沙尼亚。俄军携大胜之威,发兵50,000人再次包围了雷瓦尔城。俄军吸取上次失败的经验,携带了更多的火炮,根据以往的围城经验,只要火炮管够,敌人在俄军的炮火下绝对是必败无疑的,俄国人觉得自己优势很大。
可人家瑞典人也不傻,在停战期间他们尽一切努力加固城防,增厚城墙,囤积粮草,并且从本土运来了更多的火炮,雷瓦尔城墙上的火炮甚至远远多于城下的俄军。在一个半月的时间里,双方进行了猛烈的炮战,俄军的火炮砸在雷瓦尔的城墙上,但在瑞典工兵熟练的修补下,炮击造成的缺口被很快填补,城中救火队四处灭火,俄军的强大利器在这里失灵了。同时,瑞典人发起了更加猛烈的还击,更加密集的炮弹犹如可怕的冰雹倾泻在俄军阵地上,俄军遭受了更惨重的损失,一位将军当场被火炮打死。
凛冬来临之前,俄军发动了至少三次大规模进攻,双方拼死血战,但是瑞典人倚仗更强大的火力给予了俄军极其惨重的伤亡。战斗拖到了冬天,俄军再也支撑不住,解围撤退。
1577年局势,爱沙尼亚几乎全部沦陷,只有雷瓦尔和里加还在坚守
伊凡四世认为瑞典人的要塞是难啃的骨头,而南方的波立联邦此时政局非常混乱。强大的雅盖隆王室刚刚绝嗣,立陶宛分离主义者非常活跃,刚选举的国王统治一年就溜了,国家百废待兴,必须赶在波立联邦产生一位镇得住场的领导者之前先下手为强。
正所谓趁你虚要你命,战争和政治毕竟不是游戏,不存在所谓的公平竞争。不在你虚弱的时候打你,难道要等你缓过神来再动手么?当敌人因为自身原因陷入被动的时候,我要做的就是在他最虚弱的时候上前狠狠捅几刀,这是再正常不过的政治逻辑了。
1577年夏天,趁新选举的国王忙于镇压国内反叛时,伊凡四世经过长时间准备,悍然撕毁停战协定,大举入侵波立联邦控制的利沃尼亚东南部地区。当地守将霍德克维奇猝不及防,根本来不及准备防御,他只能率领少数部队向西南方向撤离。到秋天,伊凡四世占领了利沃尼亚地区西德维纳河至波罗的海之间广阔的领土,但这里也是他向西军事扩张的顶点了。
再过几年,波兰史上最优秀的国王之一斯特凡·巴托里将会登上历史舞台,在他的努力下,一支新型职业军队将会横空出世,并在一个世纪的时间里作为东欧最强大的野战力量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