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咱们说到刘裕灭了东晋建立了刘宋王朝,这是南朝第一个朝代,是魏晋南北朝时第一个由寒门庶族建立的朝代,因为刘裕的英明神武、东征西讨打下的基础,所以也是南朝存在时间最久疆域最大的朝代,共传四世59年,在这个时期,涌现出了一批影响深远的文化大家,《世说新语》《后汉书》《三国志注》等典籍就诞生于刘宋时期,对后世的影响深远。
而今天咱们要说的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大数学家、天文学家——祖冲之。
祖冲之,公元429年出生于建康(现在的南京,这个时候宋高祖刘裕已经死了),由于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祖冲之对自然科学和文学哲学,特别是天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加上他自己勤奋好学,在青年时代就已经有了博学多才的名声。也因为此,祖冲之受到了朝廷的重用,被宋孝武帝派到朝廷的学术研究机关:华林学省做研究工作,后来又被派到总明观任教,总明观是当时朝廷最高的科研机构,相当于现在的中国科学院。
而之所以大家熟悉祖冲之,是因为圆周率(π),他是世界上第一位将圆周率值计算到小数第7位的科学家,他算出圆周率的真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还给出了圆周率的两个分数形式:22/7(约率)和355/113(密率),祖冲之的圆周率精确推算值对于中国乃至世界都是重大贡献,直到十六世纪阿拉伯数学家阿尔-卡西才打破了他的纪录(将真值精确到了小数点后17位)。后人将“约率”用他的名字命名,简称“祖率”。祖冲之还写过《缀术》五卷,在缀术中他提出了“开差幂”和“开差立”的问题,所用到的计算方法已是用三次方程求解正根的问题了,祖冲之的解法是一项创举。《缀术》曾流传到朝鲜和日本。
其实除了祖率,祖冲之还在天文学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祖冲之是我国天文学史上第一个提出“交点月”(就是月亮相继两次通过黄道、白道的同一交点的时间)长度为227.2123日,与现今推算值仅仅相差十万分之一日(也就是不到一秒),咱们可能都不明白这个交点月长度有啥作用,但是天文学家都知道,祖冲之提出的交点月长度对于日月食预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祖冲之对于五大行星金木水火土在天空的运行轨道和运行一周所需的时间,都进行了观测和推算,测出木星公转周期为11.858年(现今测是11.862年),并测出更精确的五星会合周期,木星398.903日(误差0.019日),火星780.031日(误差0.094日),土星378.070日(误差0.022日),金星583.931日(误差0.009日),水星115.880日(误差0.002日)。
上面说的是祖冲之在天文学方面的成就,在历法方面祖冲之也有相当巨大的贡献,咱们都知道闰月,但可能绝大部分人都不知道闰月是怎么来的,中国古人在这方面一直都有研究,祖冲之在吸取了前人关于闰法的理论基础上,加上自己的观察,他提出了更为准确的391年144闰月的新闰法,按照他的推算,一个回归年的长度为365.2428141日,与今天的推算值仅相差46秒。他经过实际观测,精心编撰的《大明历》,也称“甲子元历”,最早将岁差引进历法,从而使得历法更加精确,《大明历》采用的朔望月长度为29.5309日,这和利用现代天文手段测得的朔望月长度相差不到一秒钟。《大明历》区分了回归年和恒星年,提出了用圭表测量正午太阳影长以确定冬至时刻的方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二次较大的历法改革。遗憾的是《大明历》直到他死后十年才推广应用。
除了在天文、历法方面的成就,祖冲之还在其它领域也颇有建树,他设计改良了水锥磨,制作过铜制机件传动的指南车,还设计制造过一种能日行百里的千里船等等,他的儿子祖暅(gèng)也是中国古代著名数学家,祖冲之死于公元500年,享年七十二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