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文帝刘恒
《一代明君汉文帝》
作者:王泽仁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刘邦的第四子,薄太后所生。他和他的儿子汉景帝刘启,开创了中国帝制时代的第一个治世:文景之治。
汉文帝和她的母亲薄太后,都不受父亲刘邦的待见。薄太后常年孤居后宫,得不到宠幸;而刘恒被封在汉匈交界的代国,在那个鸟不拉屎的北部边疆,做代王。而其他兄弟却被老爸封在富庶之地,温柔之乡。
从一开始,刘邦就压根没有想过这个儿子会接班。刘恒能出生来到这个世界,本身就带有很大的偶然性。他的母亲薄太后与父亲刘邦,唯一的一次闺房之乐,就怀上了他。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奇迹。刘恒能坐上皇帝之位,也完全是因为各方政治势力平衡的结果,连他自己都觉得是天上掉下了个大馅饼,砸自己头上了。
刘恒虽然没想过自己会是那个‘天选之子’,但当他坐上皇位之后,确实干得相当出色。我们今天就来分享他的三件小事,以观其治国的仁者之心。
汉文帝刘恒
(一) 废肉刑
齐国有个人,名叫淳于公,为太仓令,也就是国家粮仓管理人员。他因犯法有罪,被判肉刑。肉刑有很多种,例如:削鼻子,砍手脚,割生殖器等等,总之,以伤残身体为威慑标志,手段极其残忍。
淳于公膝下没有儿子,只有五个女儿。他被押解去首都长安时,哀叹道:“危难当头,没有儿子,女儿真是不抵用啊!”他的小女儿缇萦听到后,伤心落泪,决意随父亲一起上长安,全力解救父亲。
缇萦一到首都,立马上书道:“我父亲向来为政廉平,今不慎触犯国法,被处以肉刑。人死不可复生,伤残不可接续,即使悔悟,想要改过自新,也是不可能了。我愿没入官府,为奴为婢,替父赎罪。”
汉文帝看到上书后,被缇萦的孝心所感动,大为悲悯。同时,他也意识到,肉刑太过残酷,不是太平盛世应有的景象,也不是有德之君治民的手段。作为民之父母,应以教化为先,允其改过;而不应以酷刑为主,使百姓痛楚一生,这样太不人道了。遂立即下诏废除肉刑。由此可见,汉文帝可谓案例法的先驱。
汉文帝刘恒
(二) 尚节俭
汉文帝在位二十三年,崇尚节俭,始终如一。宫殿从未翻修过,能凑合住就住着,从不搞土木工程、房地产建设。有一次,汉文帝想要修建一个承露台,让工匠们计算一下费用,得知需要一百金,文帝大为感慨,说道:“一百金,相当于十个中产之家的收入,费用太高了,还是算了吧!”
汉文帝在穿着上,也是朴素到极致。作为天下之主,按理说,穿点名牌也是不稀奇的,可是他穿的衣服大多都是拼多多凑单买的,不超过一百元。至于绫罗绸缎、丝织锦絮之类的上等衣料,文帝几乎从未穿过。只要稍微穿得贵了点,就感觉太奢侈了,内心有一种对天下子民的犯罪感。
不仅如此,汉文帝在节俭方面,有一件事情更是天下闻名。他有一位非常宠爱的妃子,历史上称其为慎夫人。自古帝王,对于自己喜爱的妃子,总是极尽挥霍。前有商纣周幽,后有汉成唐明。可汉文帝却相反,他对慎夫人要求非常严格,一是不准穿名牌,因为太贵;二是不准穿长衣,最起码衣摆不能拖地,因为浪费材料;三是房间帷帐不得装饰纹绣,能挡蚊子就行,不追求精美。节俭到这种程度,也是前无古人了。
帝王们都喜欢把自己的陵墓修得极尽豪华。为的是死后也能享受生前的尊荣,秦始皇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代表。可汉文帝的霸陵,却一点都不霸气。修建霸陵的材料以瓦器为主,不用金、银、铜、锡等贵重金属作为装饰,没有高大的坟隆。不像秦始皇修陵墓,动辄征用几十万百姓,劳民伤财,阻碍三农发展,破坏社会经济。
汉文帝刘恒
(三) 治贪腐
国家经过汉文帝的治理,社会趋于稳定,经济开始繁荣,百姓也越来越富庶。伴随社会财富的增加,官场中也兴起了一股歪风邪气。有些干部,开始丢掉了艰苦朴素的作风,忘记初心,贪污受贿。可以说,这种现象,是历代王朝在社会发展中的普遍规律。对于贪腐问题,历代有为之君向来都是严惩不贷的,其中最狠的角色要数明太祖朱元璋了。
汉文帝对此无比痛心,更让他意想不到的是,大臣张武也成了贪官。这个人可是跟随自己从代国(地方)来到长安(中央)的,君臣相处多年,汉文帝对其非常信任,说得上是左膀右臂了。可没想到,张武最后还是被首都的繁华迷了心智,利用手中的权力,收受财物,成了金钱的奴隶。
这要换成朱元璋,早就痛下杀手了,剥皮揎草,在所不惜。可奇怪的是,历朝历代对待贪污犯,都是用重典威慑,但却收效甚微。贪官们,前赴后继,不畏杀头,勇气实在可嘉。
汉文帝对待贪腐问题,有他自己的一套独特方法,那就是:以德感化为主,以刑惩治为辅。当他发现张武贪污后,并没有下令将其逮捕问罪,而是从自己的私人皇家财库中,拿出一笔钱,赐给张武。汉文帝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使张武心中羞愧。
汉文帝的这种方法能否大面积推广,有待商榷。张武毕竟还是一个良知未泯的人,羞耻心尚未丧尽。当他收到汉文帝的赏赐时,羞愧无地,恨不得钻到地底下去,从此改邪归正,严守纪律,再也不见财起心了。
汉文帝刘恒